-
汉朝历史争议
京剧脸谱大多定型造诣屈居首位,白脸是属奸邪猾诈之人,红脸即赤胆忠心之人,黑脸即面貌丑陋,性情猛直之人,因为汉相曹操一句,“宁我负天下,绝不叫天下人负我”,加之奉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大多产生怨气,殊不知在阉党专权的东汉末年没有手段怎么能生存,就更别提建功立业,早早的就被陷害致死,何来后来的乱世枭雄成就的一翻伟业。
说起,曹操(155-220)当然从出生地是沛国谯县人(现安徽亳州市),字孟德,小字也可以叫乳名阿瞒,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曾任中常侍,受封费亭侯。父亲曹嵩系腾之养子,官至太尉。虽声名显赫,在士人眼中就是寒门之后,多半是因为曹腾是宦官的原因。曹操涉猎广泛精读史书典籍,军事专著,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精通兵法,爱好音乐,在诗词歌赋颇具早已著有《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主要功绩,汉朝对内灭掉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中原的势力群雄,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方。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举孝廉驶入仕途的关键
说举孝廉不得不说,汉朝的察举制,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主要由察举科和特科两种。《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前140年)冬,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就是在这次贤良对策中被列为上第的。其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冬,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元封四年(前107年)汉武帝又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自此,每年州举"秀才",郡举"孝廉",历代沿袭,成为固定的选士制度。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一般是每年由州郡长官按规定的名额、标准向朝廷推荐人才;另一类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举常科中最主要的是孝廉科。各郡每年按人口比例荐举孝廉,平均20万人口荐举1名,不足20万人口的郡隔年或隔两年荐举1名。儒家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基。察举常科中还有秀才、明经等科目。秀才(东汉时避刘秀之讳改为茂才)科主要选拔奇才异能或有非常之功的士人,明经科察举通晓儒经的人才。另外还有选拔12至17岁之间的"博通经典"者的童子科,可见当时已经重视对有特殊才能儿童的培养和任用。 特科因是皇帝临时决定,科目开设是随心所欲的,名目众多。其中最主要的科目、也是最制度化的科目是贤良方正。察举科,则与后来的科举制一起成为古代选官制度的重要制度。
出露头角是曹操一生最重要的阶段为以后创造一片伟业打下良好基础
公元174年【甲寅年】(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过起自己自足的田园生活了。公元188年(中平五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凉州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何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见董卓专横跋扈,倒行逆施,曹操自当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趁其不备逃出牢笼,开赴陈留,兴募兵,书讨诏,与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公元190(初平元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俗称酸枣联盟。曹操看出董卓是冒天下之大不违,决心领兵讨伐,趁机与董卓大军作战,由于兵力悬殊,寡不敌众,以失败而告终,自己身陷囹圄,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曹操建议酸枣联军,供起之,各自领兵讨伐董卓,谁料想以讨董为名,心怀鬼胎,发展实力,不久,因各自利益受损,火拼,联军土崩瓦解,各自离散,至此讨董联军失败。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是曹操兵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初平四年春天,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曹操因父亲被陶谦所杀,起兵攻徐州只因粮草补给缺乏,退兵。次年,曹操再次进攻徐州,陶谦潜逃,在征陶谦时大肆杀戮,抑制路上鸡犬无,废墟无人行走,张邈,陈宫以行为不满叛逃,投吕布,迎吕布为兖州牧,不曾想袁绍劫持家人为人质,袁绍以与其联合为目的,无奈,只好答应其无理要求,曹操整兵备战,迎战吕布,三战皆胜,吕布败走,投刘备。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冬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军事,百官皆听命与曹操。而后破张秀,袭袁术,收降吕布部张辽以及泰山豪杰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官渡之战,是曹操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也是古代战争史上一笔胜利的曙光。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绍命大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 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关羽斩首,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之法破解。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许攸建议袁绍攻打许都偷袭不成,家人被抓,新生记恨,记恨来投曹操。之后采取许攸计策,亲率五千步兵出战偷袭袁军粮草,换袁军军装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援,这时袁军听说曹操攻击乌巢,袁绍以为曹操主力偷袭乌巢,故偷袭曹军大营,不料想曹军大营兵马甚多,这时大张郃、高览等人率部投降曹操,袁军溃散逃亡, 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清点书信时看到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当着部下面全部禁毁,付之一炬,感叹自己都不知道能自保,何况部下呢,不予追究。官渡之战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远征乌恒,是曹操清除袁绍残余,统一北方。
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正值雨季,道路泥泞湿滑,听从田畴之义,改道走捷径,轻装简从行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出卢龙塞,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两军相遇,曹操登台瞭望见乌恒,人多但军容不整,遂命大张辽为前锋,大军发起猛攻。乌恒袁尚等人逃奔公孙康。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其首级献与曹操。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同年郭嘉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至此曹操失去了最重要的爱将,等于失去了,汉相张良一般,但此时已经统一了北方。
其后,平西凉,争汉中,创曹魏,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军等百官。献帝还准许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节俭之风,一度成了曹操崇尚节俭的好榜样。即使在弥留之际也不改,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
汉朝历史专题(一)
-
汉朝历史专题(二)
-
汉朝
-
汉朝历史人物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孙敬(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
中行说(历史上第一个汉奸)
张衡(汉赋四大家之一)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刘胥(汉武帝刘彻之子)
解忧公主(一生嫁给父子三任乌孙王的公主)
蔡文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李夫人(汉武帝最爱的女人)
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的美女)
阴丽华(东汉光烈皇后,汉光武帝刘秀专情一生的女人)
王政君(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
华佗(建安三大神医之一)
赵飞燕(三千宠爱在一身,汉朝时期成帝皇后)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奇才)
马面
万脩
燕赤凤
迦旃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阿尼律陀(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优婆离(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阿难陀(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罗睺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许负(古代第一女神相)
须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富楼那(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毕岚(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
目犍连(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阴兴(东汉将领)
孙璋
摩诃迦叶
朱宇
郭胜(东汉宦官)
阮氏女(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
赵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