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刘隆皇帝简介
汉朝刘隆刘隆东汉第五位皇帝简介
小编今天讲一位汉朝历史皇帝:汉朝刘隆,历史上评为东汉第五位皇帝刘隆,汉朝历史刘隆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
中文名:刘隆,别名:汉殇帝,国籍:东汉
汉殇帝刘隆,字盛,生于元兴元年(105年),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刘隆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大都夭折。汉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元兴元年(105年)十二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邓皇后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被封为平原王,邓皇后也升称邓太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106年9月21日),在邓太后发号施令之际,仅做了8个月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两岁,因夭折而亡,故谥“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汉殇帝是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page]汉殇帝即位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其一,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了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汉殇帝在位的延平元年(106年)四月,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渔阳郡(今北京密云西南),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page]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怒,叫上几百个弟兄,出塞追击撤退的鲜卑人。鲜卑人渐渐把汉军引入危险地带,严授劝张显不要再急于追击,以免中鲜卑人的埋伏。严授建议先安下营寨,派出轻骑兵去打探一下再追也不迟。严授的主意很稳妥,但张显不听,反而认为严授胆小,气得几乎当场就要斩杀严授。最后张显虽然没有阵前斩将,但终究不听严授的建议,下令急速追击,结果真的中了鲜卑人的伏击,张显中箭阵亡,手下士卒四散逃跑。只有那被张显称为“胆小鬼”的严授,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杀死多名敌人,自己身负十余处伤,最后战死。邓绥接到渔阳战役的消息后非常感慨,亲自为烈士写文章予以褒奖,又赏赐烈士家属很多钱财,还提拔他们的子弟做官。从此以后,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次数日益增多,逐渐成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
-
汉朝刘隆皇帝资料
- 中文名:
- 刘隆
- 别名:
- 汉殇帝
- 国籍:
- 东汉
- 民族:
- 汉族
- 出生日期:
- 105年
- 逝世日期:
- 106年9月21日
- 职业:
- 皇帝
- 在位时间:
- 106天
- 谥号:
- 孝殇皇帝
- 年号:
- 延平
- 陵墓:
- 康陵
-
汉朝刘隆皇帝专题
-
刘隆早年经历
汉殇帝刘隆,字盛,生于元兴元年(105年),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刘隆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但大都夭折。汉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刘隆登基
元兴元年十二月(106年1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刘隆去世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106年9月21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一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汉殇帝是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
刘隆政治
汉殇帝即位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有力的措施。其一,反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汉廷的财政开支。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刘隆军事
延平元年(106年)四月,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渔阳郡(今北京密云西南),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
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怒,叫上几百个弟兄,出塞追击撤退的鲜卑人。鲜卑人渐渐把汉军引入危险地带,严授劝张显不要再急于追击,以免中鲜卑人的埋伏。严授建议先安下营寨,派出轻骑兵去打探一下再追也不迟。严授的主意很稳妥,但张显不听,反而认为严授胆小,气得几乎当场就要斩杀严授。最后张显虽然没有阵前斩将,但终究不听严授的建议,下令急速追击,结果真的中了鲜卑人的伏击,张显中箭阵亡,手下士卒四散逃跑。只有那被张显称为“胆小鬼”的严授,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杀死多名敌人,自己身负十余处伤,最后战死。
邓绥接到渔阳战役的消息后非常感慨,亲自为烈士写文章予以褒奖,又赏赐烈士家属很多钱财,还提拔他们的子弟做官。
从此以后,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次数日益增多,逐渐成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
刘隆经济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宝、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继续造作,从而减省巨大的财政开支。
-
范晔《后汉书》:“殇世何早,平原弗克。”
-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
中国历史上必读的君主(皇帝)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
炎帝(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
黄帝(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大禹(夏朝开国君主)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大将)
晋文公(开创晋国百年霸业)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春秋霸主)
秦孝公(求贤纳才一代明主)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秦庄襄王(秦始皇嬴政之父)
秦始皇(中国首位皇帝)
嬴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
刘彻(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刘邦(汉高祖)
刘禅(扶不起的刘阿斗)
孙皓(昏庸暴虐的三国时期吴国末帝)
孙策(东吴小霸王)
晋元帝(东晋的开国皇帝)
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刘备(从卖草鞋到变成昭烈皇帝)
曹丕(魏朝开国皇帝)
刘裕(刘宋开国之君,南朝第一帝)
萧衍(梁朝开国之君,文物双全帝王)
高洋(北齐开国皇帝)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萧道成(南齐开国君主)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萧绎(才华横溢的南朝梁皇帝)
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刘渊(汉赵开国皇帝)
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一生的窝囊皇帝)
李旦(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
高欢(东魏权臣、北齐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