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萧何著名人物介绍

    汉朝萧何诛灭韩信

    中文名:萧何,国籍:(汉朝),民族:汉族 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邑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主要成就——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制定《九章律》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辅佐汉惠帝。","大事年表——早期经历沛县起义拥护刘邦西进灭秦保举韩信留守后方开国首功行赏分封诛灭韩信自污名节晚年生活","历史评价——汉初三杰里的萧何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说了,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麽卓越!说起来萧何对汉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现在家喻户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作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韩信问题上名扬后世的萧何在后来却因为韩信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这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历。虽然纵观萧何的一生,这个不仁不义的污点也许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但污点毕竟是污点,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完人标准相比较,还是有相当距离的。","相关成语——1、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3、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汉朝萧何诛灭韩信,了解汉朝萧何诛灭韩信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汉朝历史人物,以及汉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汉朝萧何著名人物专题,汉朝萧何诛灭韩信,汉朝萧何历史事件

  • 汉朝萧何诛灭韩信

    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削了他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豨。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豨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便开始了逐一地翦灭异姓王的斗争。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便虚抚韩信,封他为齐王;待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其后又借巡游云梦泽之机,设计擒住韩信,并以谋杀罪将其押回京都,软禁起来,同时削去了韩信的兵权,最后将其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稀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陈稀造反是韩信的主意,韩信与陈稀秘密约定,里应外合,由韩信做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释放囚在牢里的所有奴隶和犯人,干掉吕后和皇太子刘盈,然后共取天下。吕后一听事关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二人商定对策后,由萧何去执行。

    萧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依计派出一名心腹,打扮成军人模样,偷偷绕到北边转了一圈,回来故意称是皇上派来报信的,说陈稀已全军覆没,皇上就要凯旋回朝。众臣听到捷报,都来宫中贺喜,只有韩信称病不出。第二天,萧何就派人请韩信到相府赴宴,谁知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于是,萧何便亲自来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见萧何已经来了,再也无法推托,只得与萧何寒暄一番。萧何说:“我和你向来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大军大获全胜,陈稀已经逃至匈奴。你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现在皇上打了胜仗,大家都去朝贺,你不去,这样恐怕不好吧。”萧何说的很有道理,韩信才勉为其难。何况萧何是他原保之人,更是深信不疑,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岂不知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见事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哪知萧何早已避开,哪里还呼喊得应?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尽数了韩信如何与陈稀暗约谋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韩信申辩,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随后,吕后又下令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捕杀净尽。

    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很符合汉高祖“固根基”的方略,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 推荐阅读

    【备注:汉朝萧何诛灭韩信,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献公十五年,兴兵伐俪戎,俪戎乃请和,纳其二女于献公,长曰俪姬,次曰少姬。那俪姬生得貌比息妫,妖同妲己,智计千条,诡诈百出。在献公前,小忠小信,贡媚取怜。又时常参与政事,十言九中。所以献公宠爱无二,一饮一食,必与之俱。逾年,俪姬生一子,名曰奚齐。又逾年,少姬亦生一子,名曰卓子。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姬申生】

  • 梅岭,古时土著人把它称为“台岭”,或叫“东峤山”。改名梅岭,传说是因为它和西汉名将梅鋗有关。

    战国末期,七国争雄,胜则扩地,败则求和,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亡国的人只得流离失所,四处逃窜。梅鋗的先人是越王勾践的族人。越被楚亡后,族人只得举族逃迁。他们先是举族迁徙到浙江的绩溪一带。在绩溪聚居时,勾践的后裔,为纪念故乡“梅里”,遂统一改为梅姓。梅鋗出生后,绩溪、豫章等地区又相继处在秦、楚的兼并战争之中。陷入绝境的越族后人,又只好逃离绩溪,进入江西,然后溯赣江而上,落脚于与南越交界的台岭地区。

    当时的台岭地带,山高木密,人迹罕至。落魄南迁的越民到达台岭时,已是个个疲惫不堪,心灰意冷。是继续南迁,还是在台岭安居?成为越人生死攸关的话题。氏族首领召集会议,认为台岭的生存条件较好,南北均有水路,可进可退可避,是一个定居的理想场所。于是便在章江和浈江源头的台岭一带选择开阔地,筑房定居下来。梅鋗作为部族将领迅速成长起来,他率族人在此“奉王而居”,一方面组织开荒造田,利用中原先进的家耕技术,发展稻作经济;另一方面开展军事训练,在台岭各险要隘口设立关卡,派人守卫。梅鋗还经常到南越各少数民族部落中拜访,与南越各族建立友善关系。并积极联络各路南迁的越国贵族,互通情报,从而使台岭成了南迁越人的一个重要据点,梅鋗也成了南迁越族部落的重要首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使尉屠睢统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征“百越”。百越各族依据熟悉的地理环境,顽强抵抗,致使秦军顾头不顾尾,处处挨打,秦使尉屠睢在百越人的反击中被杀。秦始皇又派任嚣、赵陀等率二十万军队增援。梅鋗率领越民在台岭凭着险要关隘、关卡,利用垒石、滚木、陷阱等给予了秦军沉重打击。但毕竟势单力薄,加上秦军前锋鄱阳县令吴芮率领的军队善于丛林作战,因此台岭危在旦夕。

    吴芮是馀汗人,熟知越人英勇顽强,对梅鋗这个越族首领也久有所闻,他十分敬佩梅鋗的军事才能,想将他收归麾下,于是派人与梅鋗联络。经过一番商讨,梅鋗率越军归吴芮所属,后随吴芮迁至军事重镇馀汗。梅鋗在馀汗深得吴芮赏识,被召至幕下参与军政事务的管理,操练军队,使吴芮统率的军队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大有提高。由此,吴芮威望大增,被尊称为“番君”。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反抗秦始皇的残暴统治。顿时,天下各路诸侯、豪杰群起响应,“番君”吴芮也率军倒戈反秦。他派遣梅鋗为大将军,带领数十万大军从鄱阳湖出发,越过长江进入中原策应各路诸侯。秦朝被推翻后,吴芮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衡阳王,梅鋗因军功卓著被封为“十万户侯”。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下令各分封诸侯结束军事行动,撤兵回所封领地。这样,梅鋗率部属又回到了阔别数年的台岭。

    可惜不久,“楚汉战争”爆发,梅鋗奉吴芮令率军队重返中原,援助刘邦歼灭项羽。吴芮被刘邦改封为长沙王,梅鋗乃以军功封为“十万户侯”,食台岭以南诸邑。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梅鋗奉命征讨南越国,因中埋伏战死沙场,遗体葬在梅岭。为了纪念梅鋗,越民在梅岭山下建了“梅将军”祠,并把台岭改称为梅岭。梅鋗派兵戍守的两个关隘则分别称为“大梅关”、“小梅关”。梅鋗的族人仍散居在梅岭一带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繁荣经济,传播文明。

    详细点击:【秦朝:梅鋗】

  • 残暴皇帝刘晟 十八兄弟杀十五

    光天二年(943年),刘晟为夺位而杀兄刘玢,杀掉刘玢之后,刘晟从辅政者一跃成为皇帝。与他同谋的五弟刘洪昌、十弟刘洪杲,分别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和副元帅。随着权力的增大,刘晟的疑心病也越来越重。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刘晟一次又一次地挥起残杀兄弟的屠刀。刘晟杀掉的第二个兄弟,正是昔日的同盟者刘洪杲。

    刘龑诸子之中,最为贤能的,当属第五子刘洪昌。而且在刘龑临终之前,曾打算将其立为太子。因此,杀掉刘洪杲之后,担任兵马大元帅的刘洪昌就成为刘晟杀害的下一个目标。与刘洪昌同一年遇害的,还有他们的八弟刘洪泽。945年,刘晟杀掉七弟韶王刘洪雅。同时,为其称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思潮和陈道庠遭遇了兔死狗烹的下场。特别是陈道庠,不但自己被斩首弃市,整个家族也惨遭夷灭。

    947年,刘晟对幸存的兄弟展开了最大规模的杀戮和清洗。同一天里,竟然有八个兄弟同时被杀!他们分别是:六弟齐王刘洪弼、十一弟息王刘洪暐、十三弟同王刘洪简、十四弟益王刘洪建、十五弟辨王刘洪济、十六弟贵王刘洪道、十七弟宣王刘洪昭、十九弟定王刘洪益。他们被杀的原因,自然来源于刘晟的猜忌。但关于他们被杀的具体过程,史书里却不详。这次大屠杀之后,刘晟终于暂时停止了对手足的残害。事实上,此时刘晟尚在人世的兄弟,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三位了。954年,十二弟高王洪邈被杀。955年,十八弟通王洪政被杀。

    刘晟一共有18个兄弟。其中,大哥邕王刘耀枢、二哥康王刘龟图因病早逝,九弟万王刘洪操在与交州吴氏的战争中牺牲。

    从943年到955年,刘晟将其余的15个兄弟尽数杀害。整个中国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刘晟这样不顾手足之情残忍地杀害如此多兄弟的皇帝了。

    详细点击:【五代十国:刘晟】

  • 父亲:前燕景昭帝慕容俊

    母亲:皇后可足浑氏

    详细点击:【晋朝:慕容冲(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

  • 徐光启墓,徐光启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的光启公园内,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详细点击:【明朝:徐光启】

  • 朱启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奠基人。1917年,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发现了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手抄本,便委托商务印书馆以石印本印行,同时又在北京刊行仿宋本。之后,又组织人员对《清钦定工部工程做法》一书进行校注。1930年,朱启钤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资助,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自任社长。设文献组和法式组,朱启钤兼任文献组主任,建筑学家梁思成担任法式组主任。营造学社是最早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式样、设计的学术团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基础。

    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于1930年,1937年因北平沦陷而停办。其间,先后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工段营造录》、《元大都宫苑图考》、《营造算例》、《牌楼算例》、《清式营造则例》、《梓人遗制》、《哲匠录》、《同治重修圆明园始末》等书刊。朱启钤评价:“中国营造学社在历史上,在美术上皆有历劫不磨之价值。”

    详细点击:【近代:朱启钤(北洋政府官员,爱国人士)】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