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霍去病著名人物介绍

    汉朝霍去病人物生平

    中文名:霍去病,国籍:(西汉),民族:汉族 西汉著名抗匈将领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多次以少胜多,立下赫赫功劳。霍去病的忠君爱国,从一件轶事中可以表露。相传汉武帝看到霍去病讨伐匈奴驰骋沙场,立了大功,为了犒赏霍去病,特地指派了工匠修建一宽敞华宅。竣工后,汉武帝让霍去病先去过目、了解是否如意,但是霍去病却向汉武帝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爱国忘家,壮志凌云,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言。然而霍去病也有缺点,他少年新贵,有纨绔习气,不爱惜士兵。史书上说汉武帝专门令宫中服务部门为他准备饮食,竟然有十多辆车之多。还军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色”。在塞外时,战士缺乏粮食,霍去病却在军营中踢蹴鞠的游戏。但是,将士们仍然愿意为其效命,漠北大战之后,因汉朝军功封侯制度,许多卫青的部下都来投靠霍去病。[page]《史记》记载,霍去病在一次打猎中,射死李广之子、李陵的叔父李敢。历史记载,是因为李敢曾经刺伤霍去病的舅舅卫青。李敢击伤卫青的理由为:李敢的父亲是老将军李广,在西元前119年出征匈奴漠北时,卫青因为汉武帝密信不要让李广打先锋,遂安排李广领兵到东路支援,但是李广在沙漠中迷路,延误了合围单于的战机。后来,卫青使人查问李广失期的原因,好上报天子,但是李广因为失期,将会受到军事制裁而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当时是霍去病的部属,认为是卫青陷害李广,动手击伤了卫青。虽然卫青对这件事情没有追究,但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够原谅下属冒犯舅舅,论公是以下犯上,论私是打伤亲人,没过多久霍去病在甘泉宫射猎时将其射杀。汉武帝事后用“李敢被鹿撞死”了结此事。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汉朝霍去病人物生平,了解汉朝霍去病人物生平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汉朝历史人物,以及汉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汉朝霍去病著名人物专题,汉朝霍去病人物生平,汉朝霍去病历史事件

  • 汉朝霍去病人物生平

    霍去病出身背景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霍去病少年骁勇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2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霍去病官至司马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同时下令,骠骑将军秩禄(即俸禄)与大将军相同。汉武帝于建元二年(前139)罢太尉之位,直到设置大司马位,以代替太尉之职,卫青和霍去病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霍去病英年早逝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卒,年仅24岁(虚岁)。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 推荐阅读

    【备注:汉朝霍去病人物生平,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周 → 秦 | 吴 | 姜齐 → 田齐 | 鲁 | 燕 | 蔡 | 曹 | 陈 | 杞 | 卫 | 宋 | 晋 → 赵/ 魏/ 韩 | 楚 | 越 | 郑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十六国 → 南朝/ 元魏– 北齐–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十国 → 宋/ 西夏/ 辽/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共和国

    周族先公

    弃(后稷) → 不窋 → 鞠 → 公刘 → 庆节 → 皇仆 → 差弗 → 毁隃 → 公非 → 高圉 → 亚圉 → 公叔祖类 → 太王 → 王季 → 文王

    周朝天子

    武王 → 成王 → 康王 → 昭王 → 穆王 → 共王 → 懿王 → 孝王 → 夷王 → 厉王 → 宣王 → 幽王 → 平王 → 桓王 → 庄王 → 僖王 → 惠王 → 襄王 → 顷王 → 匡王 → 定王 → 简王 → 灵王 → 景王 → 悼王 → 敬王 → 元王 → 贞定王 → 哀王 → 思王 → 考王 → 威烈王 → 安王 → 烈王 → 显王 → 慎靓王 → 赧王

    自立为周王者

    携王 · 王子颓 · 王子带 · 王子朝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姬宋】

  • 《三国志》中为什么不写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事业中作出特别贡献的丁冲其人?这是一个需要附带探索的问题。

    《晋书·陈寿传》说:“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陈)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丁仪、丁廙即丁冲之子。这是一个老问题,涉及陈寿修史的态度,“周柳蚪、唐刘允济、刘知几皆信之”。自宋代以来,有的学者曾为陈寿辨诬,其实值得商榷。

    《三国志·魏志·曹植传》注引鱼豢《魏略》说:"(曹操)闻(丁)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以问五官将(曹丕)。……寻辟仪为掾,到与论议,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是吾儿误我。’时仪亦恨不得尚公主,而与临菑侯(曹植)亲善,数称其奇才。太祖(曹操)既有意欲立植,而仪又共赞之。及太子(曹丕)立,欲治仪罪,转仪为右刺奸掾,欲仪自裁而仪不能。……后遂因职事收付狱,杀之。”曹操感激丁冲,准备将爱女许配丁仪,待与“论议”之后,更欣赏其“才朗”。可以看出,曹操没有将丁仪仅看作是文词之士。丁仪“论议”所涉及的,应该主要在政治方面,即是说,他与曹操的思想,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否则,不可能使曹操如此赞誉。其弟丁廙也“少有才姿,博学洽闻”(《三国志·魏志·曹植传》注引《文士传》),与丁仪相同。有的辨诬将丁仪、丁廙仅看作是一名“文士”(将丁仪、丁廙看作是“文士”、“巧佞之尤”,这是王鸣盛为陈寿辨诬的意见,见《十七史商榷》卷三九“陈寿史皆实录”条),与徐斡、陈琳等人相同,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不幸的是,丁仪、丁廙卷入曹丕、曹植兄弟王位继承权的争斗。丁氏兄弟支持的是曹植,曹丕胜利之后,厄运降临到他们头上,最后被曹工所杀。站在曹丕的立场,丁仪、丁廙当然是“巧佞之尤”,据曹操的赞扬,丁仪属于“令士”、“好士”,看来,还是应该相信曹操的话,因为这符合实际。

    陈寿撰著《三国志·魏志》的主要根据,是王沈《魏书》。对于《魏书》,《史通·古今正史》说:“魏史,黄初、太和中始命尚书卫(缺字)、缪袭草创纪传,累载不成。又命侍中韦诞、应璩,秘书监王沈,大将军从事中郎阮籍,司徒右长史孙该,司隶校尉傅玄等,复共撰定。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四十四卷。其书多为时讳;殊非实录。”《载文》、《直书》、《麴笔》等篇也有对《魏书》的批评。王沈撰集曹魏的官史,“多为时讳,殊非实录”,本来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对丁仪、丁廙兄弟,王沈站在曹丕方面,也当然不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陈寿所说的“为尊公作佳传”,应该即是针对王沈《魏书》而发的。

    由于索米不遂,陈寿《三国志》的《魏志》不但不为丁氏兄弟作“佳传”,而且对其父丁冲的功绩也一笔抹杀,裴松之注所引鱼豢《魏略》关于丁冲的记载,《三国志》中竟不著一字。袁宏《后汉纪》有两处提到丁冲:

    (一)上引卷二八:“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钟繇,尚书左承鲁充,尚书郎韩斌与(李)傕将杨奉、军吏杨帛谋共杀傕。会傕以他事诛帛,奉将所领归汜。”

    (二)卷二九:“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种辑,尚书仆射钟路,尚书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刘艾,左冯翊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邵、伏德、赵蕤为列侯,赏有功也。”

    尽管袁宏是东晋人,但所据史料,陈寿是应该见到的。关于第一条,前引《三国志·魏志·董卓传》作:“李傕将杨奉与傕军吏宋果等谋共杀催,事泄,遂将兵叛傕。(李)傕众叛,稍衰弱。”为了回避丁冲,将“侍中丁冲”等人与杨奉谋杀李傕的行动完全删除。至于第二条,一则全不见于《三国志》,由于丁冲被封为列侯,是“赏有功”,即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所建立的功绩,也同样被抹杀。因此,《晋书》所载关于陈寿史德有亏的这件事,应该是真实的。

    《太平御览》卷七三九引《魏武帝令》说:“昔吾同县有丁幼阳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学问材器,吾爱之。后以忧恚得狂病,即差愈,往来故当共宿止,吾常遣归,谓之曰:‘昔狂病倘发作,持兵刃,我畏汝。’俱共大笑,辄遣不与共宿。”这个丁幼阳既与曹操同县,两入之间又具有密切友谊,与《魏略》的“宿与太祖亲善”符合,很可能即是丁冲。《尚书·大浩》“洪惟我幼冲人”,《汉书·翟方进传》引《尚书》此句,颜师古注说:“广冲,稚也。”“幼”、“冲”二字意义相同,古人名与字相应,丁冲字幼阳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个推论不误,丁冲还是谯县人。这是除《魏略》、《后汉纪》外,可能属于丁冲的另一史料。

    详细点击:【三国:丁冲】

  • 展子虔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被后世誉为为“唐画之祖”。美学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他在长安的定水寺、灵宝寺、崇圣寺,洛阳的天女寺、云花寺、龙兴寺,以及江都(扬州)的寺院创作壁画多幅。他曾辗转西安、洛阳、永济、扬州及四川等地,领略大江南北山水之美,观赏各地画家名品真迹,承魏晋南北朝绘画技法,开隋唐山水画之新风。入隋前,他曾在江都东安寺与张僧繇次子张儒童作壁画,入隋后又在洛阳天女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后世将他与东晋南朝的另三位名家并列,称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

    展子虔创作题材涉猎广泛,工绘人物、山水、车马、楼阁及翎毛等,但他流传至今的作品则是一件名为《游春图》的山水画。这一画名并不是他本人所题写,因为该画原本既无作者名款,也无作品名称,至北宋晚期,徽宗皇帝在其前隔水处题签为“展子虔游春图”,元明清时期的鉴赏家因此也称其为《游春图》。多数学者认为此画是隋代展子虔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他不仅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他所画之马,神采飞扬,十分有神。他所画“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展子虔能够抓住马的瞬间神态,表现出整个绰约风姿,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带形,形神兼备,维妙维肖的艺术境界。

    展子虔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他画人物描法工细,以色晕染面部,神采意态俱是;画马各尽其妙,将马站立走卧腾跃奔飞之姿描摹得栩栩如生;画山水则有咫尺千里之势,充分表现出自然中深远的空间感。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而自能开一代风气。他与当时另一画家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他的山水画风直接影响到唐代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创作。

    详细点击:【隋朝:展子虔】

  • 当时汉军军粮急缺,寇恂亲自督促粮运,畜力不足,又组织人力挽车,奔赴各地,前后络绎不绝,从而保证了军粮供应,甚至文武百官月支的禄米也由他运粮接济。刘秀多次赐书慰劳嘉奖,功名威望日益提高,儒生董崇警告寇恂道:“皇帝刚刚即位,

    四方尚未平定,而君侯在这个时候占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苏茂,威震敌军,功名显赫,这正是奸谗之徒侧目窥视产生怨祸的时候。以前萧何镇守关中,采纳鲍生的建议而高祖大喜。如今你率领的,都是刘氏宗族昆弟,也要要以前人为鉴戒!””寇恂深以为然,当即称病不理政事,并请求引退,结果被刘秀拒绝。寇恂又请求调任军职,仍然被拒绝,只得派侄子寇张、外甥谷崇从军充当先锋。刘秀对此非常高兴,擢升二人为偏将军。

    26年(建武二年),寇恂因擅自处罚上书人被免职。不久,颍川人严终、赵敦与密县人贾期聚众起义。刘秀起用寇恂为颍川太守,让他与破奸将军侯进率兵前往镇压。寇恂斩杀贾期,平定颍川郡,因功封雍奴侯,食邑万户。

    27年(建武三年),刘秀遣使者拜寇恂为汝南太守,又命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助寇恂讨伐盗贼。寇恂向来好学,于是修建乡校,教学生徒弟,聘请能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他自己也亲自听老师讲学。

    31年(建武七年),寇恂接替朱浮担任执金吾。32年(建武八年),寇恂随刘秀征讨隗嚣。此时,颍川盗贼群起,刘秀引军退还,对寇恂说:“颍川迫近京师,应早日平定。想起来只有你能平定群贼。”寇恂回答说:“颍川剽悍轻捷,听说陛下远征陇、蜀,所以狂悖狡猾之徒乘机作乱罢了。如果听说陛下南向,盗贼们必定惶惧归降。我愿率精锐以为前驱。”寇恂随刘秀南还颍川,盗贼全部归降,刘秀却没有任命他为郡守。百姓纷纷要求寇恂留下,刘秀于是把寇恂留在长社,镇抚官吏人民,接受其余的归降者。

    详细点击:【汉朝:寇恂】

  • 咸丰九年(1859年),萨镇冰生于福州澳桥,即今福州鼓楼区东大路附近。萨镇冰家庭是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始祖为辅佐元世祖经略吐蕃有功的色目人(属西突厥部落葛罗禄)答失蛮,元代中期赐姓萨,后为蒙古族同化,明后更“从汉俗,弗称氏”。故如今其后人有的自认蒙古族,有的自认汉族,有的自认回族。因为先祖曾经世居雁门,故常称为雁门萨氏。元代末期一支后人迁居福州,名列福州八大家族。始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烈所信任,使掌兵权,“元统年间,家于闽”世居榕城朱紫坊。萨镇冰家族中人才辈出,包括元朝诗人萨都剌、明朝宣德时礼部侍郎萨都琦,近代曾经出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和中山舰殉难时的舰长萨师俊等。其父萨怡臣,字怀良,号纳吉,是道光年间的秀才,以塾师为业,家贫。幼年时乳母将其安置在族叔名医萨觉民家,得学经书。

    同治八年(1869年),由于时主福建船政的沈葆桢与萨镇冰之父萨怡臣关系较好,经其父推荐,萨镇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马尾船政学堂)二期,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同学中还有邓世昌。同治十一年(1872年),萨镇冰从船政学堂毕业,在“扬武”练船实习。

    同治十三年(1874年),任“海东云”船二副,巡防台湾。参加闽台海域的缉私捕盗巡航。光绪元年 (1875 年), 调福建水师巡洋舰旗舰扬武任职。游历新加坡、小吕宋等地。

    详细点击:【民国:萨镇冰】

  • 面对“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丑行。在给夫人胡红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国民党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

    详细点击:【近代:吉鸿昌(抗日英雄、爱国将领)】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