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解忧公主著名人物介绍

    汉朝解忧公主民间传说

    中文名:刘解忧,别名:解忧公主,国籍:西汉 一生嫁给父子三任乌孙王的公主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汉朝解忧公主民间传说,了解汉朝解忧公主民间传说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汉朝历史人物,以及汉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汉朝解忧公主著名人物专题,汉朝解忧公主民间传说,汉朝解忧公主历史事件

  • 汉朝解忧公主民间传说

    当年解忧公主和亲到乌孙,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乌孙王昆莫岑陬,谁更得宠将直接影响到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为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一个国王,而是一个王国,其中的争斗的惨烈可想而知。据传,一次解忧公主偶患腹泻,吃完随行带来的药物后仍不见好转。大汉的随行御医从当地找来一些对应药材,由于不了解药性有多大,又怕左夫人及匈奴随从在防不胜防时下毒加害公主,便大胆的采用药物“濯足”的方式(也就是现在的足浴)进行治疗,结果却误打误撞医好了解忧公主。乌孙昆莫觉得此法甚是奇特,便命御医将西域的一些独特药材与“濯足”方式结合,尤其是一些对身体有毒副作用的药材,如此就避免了药材毒性对身体的损伤。这些“濯足”的治病疗方在乌孙国世代流传,经百姓迁徙传入各地,这种泡泡脚就能治病的方式流入西域并深受百姓认可。

    相关文学作品:《大汉公主》(吴蔚著) 大汉立国不久,汉高帝刘邦遭遇白登之围,被匈奴骑兵围困长达七天之久。大汉不得不献公主给匈奴单于,以屈辱的和亲来换取边境安宁。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开始有计划地反击匈奴,大汉公主们也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细君远嫁,解忧和亲,苏武牧羊,李陵降胡。英雄与美人,铁血与柔情,残酷与浪漫,野性与天真,交织出一曲猎猎大风歌……

  • 推荐阅读

    【备注:汉朝解忧公主民间传说,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管仲行政改革

    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管仲政治主张

    管仲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观念和《管子》的思想颇为接近。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最早提出“华夷之辨”与“尊王攘夷”的民族主义思想。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外交主张

    管仲的外交主张,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

    管仲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此时,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戎国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又侵犯郑国,山戎又进攻燕国,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管仲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统一中原势力抵抗外来民族。

    管仲兵制改革

    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 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 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管仲经济政策

    管仲相齐的经济政策是“遂滋民,与无财”(《国语·齐语》),他的办法乃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史记·齐太公世家》)。或言“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 记·平准书》),以至“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

    “轻重鱼盐之利”及“徼山海之业”是否是汉代盐铁官卖的滥觞,我们现无可征信的材 料。管子书中的记载言:管仲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山海”就是铁和盐(《管子·海王》)。若此记载为可信,则于管仲时就已经实行了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了。

    管子熟练的运用轻重之术对外策划了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

    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下)。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并 且,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马克思级差地租与之相同。

    管仲面对当时“竭泽而渔”的经济开发,为了有效利用齐国的林木和渔业资源,制定了“山泽各致其时”。即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环境保护法,即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免遭破坏。伐木和捕猎只准在适当的季节进行。

    管仲修齐太公“九府圜法”,在齐国设立了专管货币的机构——“轻重九府呻”。齐国由政府统一铸造货币,这种规范的货币呈刀形,名为“齐法化”或“节墨法化”,俗称“齐刀”。

    在《管子·奢靡》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效用。

    管仲娼妓制度

    三皇时代开始有有分类但不够细化的妓女,歌妓等。但据史书记载,管仲则为国家管制的“官妓”。

    中国最早的官营妓院是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于公元前七世纪中期开设的。即《战国策·东周策》中的“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女闾,即妓女居住的馆所,也就是后世的妓院。目的一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二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而管仲的妓院作用更大。一是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据古籍记载,当时官府开设经营的卖淫业一是为了收税,“俗性多淫,置女市收男子钱以入官”。(《魏书·龟兹传》)二是为了缓和社会上旷夫和工商市民的性饥渴。因为皇宫贵族、士大夫以及富豪乡绅均蓄养大量美女,因而造成了社会上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官妓发展到汉武帝时,又分立出一种营妓制度,即《万物原始》中说的“至汉武帝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者”。(见《汉武外史》)也就是说,营妓是为军队官兵提供性服务的。但后世也有把在乐营中的妓女称为营妓的。确切地说,营妓是官妓的别称。

    在中国的历史上,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设立国营妓院,收取税金,据说是国家发展妓女事业的开始,后来汉武帝又创立营妓制度。而到了隋朝,隋炀帝设立教坊,广纳歌舞艺人,纵情声色。唐朝沿袭了隋朝的教坊制度,风流皇帝唐玄宗更是扩大教坊机构,教坊艺人达到11409人;他还不满足于此,又设立梨园,极尽荒淫无耻之勾当。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管仲(春秋时期“华夏第一相”)】

  • 人物生平

    刘遗民(352年—410年),晋代著名佛教居士,名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苏铜山县)人。年少丧父,事奉母亲极为孝顺。擅长老子、庄子的学说,不随便混杂于当时的俗世。最初担任政府的参军,当时的王公大臣皆先后地引荐他高升其他的官职,刘程之都坚决地推辞。

    当时慧远大师,居住在庐山的东林寺,修习念佛三昧,刘程之于是前往依止。慧远大师说:‘官禄显赫,云何不为呢?’刘程之说:‘晋朝没有磐石的坚固,有情众生却有累卵的危险,我又何必去作官呢?’当时南朝刘宋的皇帝刘裕因为刘程之不屈服于官禄,因此称他为“遗民”,以赞扬他高洁的德行。同时有一些具有清净信心的士人,如宗悫、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诠、毕颖之等人,也都来庐山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于是大家在西方三圣像前,营建房舍创立莲社,一同修行净土法门,由刘遗民镌刻石头立下誓愿,其文章曰:

    ‘因缘变化的道理既已明白,则去来生灭的征兆就很明显了。迁流感生的理则既是相应于事实,则善恶因果之报应就是必然的了。知道人身难得,很快地就失之于交臂之间而沉沦六道,了悟世事无常、生死逼迫的急切。明白三途恶报在急急相摧,知道险难恶趣之难以超拔。此就是那些一同志向的贤者们,之所以于晨朝精勤、夜里警惕,想要仰望有所救济解脱的原因啊!

    而所谓的不可思议境界,只可以用感通而达到,不可以形象去追求。如果能够感通于实有的事物,则虽然是幽远的道路也近在咫尺。如果求之于没有实在体性的东西,则渺渺茫茫何有目标。今日有幸能够不谋而得感通,归心于西方极乐世界,作文章于篇幅,以表明我等真实的信心,并将情意志愿发露于天地之间。于是这些机缘迹象相通于睡眠梦境之中,以致于有百余位贤者一起前来共同修行的这种令人心中欢欣之事。群贤如云彩般聚集而显出光明,众人形影相齐犹如天造地设。功业必定要有理则才能和谐,此种殊胜的事情,并不是只由人力即可达到。此实在是天地启运其真诚,暗中运助,使得众贤才能聚集一处啊!

    然而众人的背景德行参差不齐,善根功德也不一致,虽然早晨大家所祈求得生净土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到了晚上心意又有所不同,即使是我同一师承的道友眷属也是如此,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悲。是以慨然振奋,命大众整理衣襟前往法堂,令大家齐运一心,将心意寄托在不可思议的究竟之处(西方净土)。誓愿和这些一同修行的人,都能优游地往生于极乐国土。而那些超群绝伦出类拔萃、首先往生净土的人,请不要在高耸的云端独自优游,而忘了要兼顾那些仍然在深谷陷溺的众人。

    觐见阿弥陀佛绝妙的天容,开启我们的心灵,使其产生真实觉照的作用。迷昧的妄识由真心去启悟,粗重的身形改变为莲华化生的殊胜妙身。依托着莲华于八功德水之间,在七宝行树的覆荫下赞叹阿弥陀佛。于辽阔的天地之间飞行、而飘荡着如云般轻柔的衣裳;在伴着花香的微风中优游、而还忘了时间岁月。低头向三途遥遥地俯谢而去,昂首傲视着天宫而长辞于三界之外。接引众灵以继起往生净土的大道,遥指着阿弥陀佛这个大觉悟者作为归向的目标,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理想,岂不是很宏伟远大吗?’

    刘遗民后来到西林山涧的北边,自己别立禅修的房舍,专精研究佛法深奥的义理,同时严格地持守戒律,并作念佛三昧诗。居住半年之后,在禅定中见到阿弥陀佛放光照耀大地,皆呈黄金色。又经过十五年,当他正在念佛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以白毫相光照触其身,并垂手表示安慰和接引,刘遗民说:‘怎样才能获得如来为我摩顶,并以衣服覆盖我身。’才说完不久阿弥陀佛就为他摩顶,并且拿袈裟披在他身上。另外又有一天,梦见进入七宝莲池,见到青色白色的莲华,其水池湛然澄澈。有一个人头顶有圆光,胸前现出卍字,指着池水说:‘此是八功德水,你可以饮之。’刘遗民于是饮用此水,觉得很甜美。睡醒之后,异香从毛孔之中散发出来。接着就向人说:‘我往生净土的因缘已经到了!’

    于是请僧人诵《妙法莲华经》,将近有数百部。刘遗民对着佛像焚香,一再地礼拜并祈祷说:‘我因为释迦牟尼佛的遗教,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此香应当先供养释迦如来,其次供养阿弥陀佛,再其次,供养《妙法莲华经》,我之所以能够得生净土,就是由于此经的功德。并且愿与一切的有情,能够同生西方净土。’说完之后即与大众告别,睡卧在床上,面向西方合掌,安然地往生。当时为东晋安帝义熙六年(西元410年),时年五十九岁。

    六年以后,慧远大师在精舍静坐时,在禅定中见到阿弥陀佛,其身高大遍满虚空,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侍立在左右两侧,刘遗民和莲社中先已往生的僧俗,都在佛的侧前方,向慧远大师拱手道:“大师发心在先,怎么到来这么晚呢?”远公在七日后圆寂。(《东林传》、《出三藏记集》)

    详细点击:【晋朝:刘遗民(晋代著名佛教居士)】

  • 《旧唐书列传九十九》

    黄寇犯京师,僖宗(唐僖宗)出幸,琮病不能从。既僭号,起琮为相。琮以疾辞。迫胁不已,琮曰:“吾病亟矣,死在旦夕。加以唐室亲姻,义不受命,死即甘心。”竟为贼所害,而赦公主。主视琮受祸,谓贼曰:“妾李氏女也,义不独存,愿与于公并命。”贼不许,公主入室自缢而卒。

    《新唐书 列传第八》

    宣宗十一女。

    万寿公主,下嫁郑颢。主,帝所爱,前此下诏:“先王制礼,贵贱共之。万寿公主奉舅姑,宜从士人法。”旧制:车舆以镣金扣饰。帝曰:“我以俭率天下,宜自近始,易以铜。”主每进见,帝必谆勉笃诲,曰:“无鄙夫家,无干时事。”又曰:“太平(太平公主)、安乐(安乐公主)之祸,不可不戒!”故诸主祗畏,争为可喜事。帝遂诏:“夫妇,教化之端。其公主、县主有子而寡,不得复嫁。”

    永福公主。

    齐国恭怀公主,始封西华(西华公主)。下嫁严祁。祁为刑部侍郎。主薨大中时,追赠(齐国公主)及谥(恭怀)。

    广德公主,下嫁于琮。初,琮尚永福公主,主与帝食,怒折匕箸,帝曰:“此可为士人妻乎?”更许琮尚主。琮为黄巢所害,主泣曰:“今日谊不独存,贼宜杀我!”巢不许,乃缢室中。主治家有礼法,尝从琮贬韶州,侍者才数人,却州县馈遗。凡内外冠、婚、丧、祭,主皆身答劳,疏戚咸得其心,为世闻妇。

    义和公主。

    饶安公主。

    盛唐公主。

    平原公主,薨咸通时,已而追封。

    唐阳公主。

    许昌庄肃公主,下嫁柳陟。薨中和时。

    丰阳公主。

    《中朝故事》

    搢绅子弟皆怯于尚公主,盖以帝戚强盛。公主自置群僚,以至庄宅库举尽多主吏,宅中各有院落,聚会不同。公主多亲戚聚宴或出盘游,驸马不得与之相见。凡出入间,婢仆不敢顾盼。公主则恣行所为,往往数朝不一相见。唯于琮相国所尚广德公主,则贤和不同,乃懿皇亲妹。于琮遭韦、路所逐,同到昭州。于公累起,被中官赐药酒。公主诟骂,夺而掷之。常侍于公,手执公腰带而坐。凡所经历州郡官吏,不敢参迎,道途肩舁,门相对而行。累寻被诏却还辇毂,授太子少傅。次除右仆射,所谓公主之力也。

    详细点击:【唐朝:广德公主(唐宣宗李忱与元昭皇后之女)】

  •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3-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秋】

  • 嘉靖四十五(1566)年,时任户部主事(正六品)海瑞上《治安疏》,严厉批评嘉靖帝妄想长生,无父子、君臣、夫妇之情,称“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称如皇帝“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嘉靖帝大怒,命左右“趣执之,无使得遁”,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在旁说:“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嘉靖帝默然,留中不发数月。

    海瑞骂皇帝那一年是嘉靖四十五年的春天,嘉靖帝是这一年冬天死掉的。嘉靖帝老了,当时徐阶也起了重要作用。嘉靖本来要杀海瑞的,徐阶说:海瑞是想当比干,皇帝想成全他一个忠臣的名声吗?嘉靖皇帝说:“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就把海瑞关在监狱里10个月没理他。

    详细点击:【明朝: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 1935年(民国24年 乙亥)三十岁

    致力学院美术教育,维护和宣传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教学体系,以参展和撰文的方式在社会上进行油画艺术的推介工作。作品:《晚色》等。

    是年,徐悲鸿任中大艺术科科主任。暑期,与时在中大任教的张大千等师生去黄山写生,吕斯百同行。吴作人得徐悲鸿函约回国任中大艺术科讲师。徐悲鸿主编《中央日报》“艺术副刊”,秋游广西。11月17日起,比利时现代画家作品展览在中大图书馆展出一周,共展出68位画家的130幅油画。这是当时少有的西方油画原作展,是首都南京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1936年(民国25 丙子)三十一岁

    吕斯百任中大任职,身处首都南京,是中国美术会活动和筹展的积极参加者,当选为理事。徐悲鸿为主要负责人,在上海发起组织“默社”,吕斯百、吴作人是主要社员。6月,吕斯百、吴作人、刘开渠三位留法青年教师在中大图书馆举办展览,初造声势。为徐悲鸿代理科务。作品:《过去时代》、《油菜与菜花》、《拾谷者》等。

    8月,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竣工。是年秋,常书鸿回国。

    1937年(民国26年 丁丑)三十二岁

    1937年是吕斯百极为忙碌的一年。3月,参加中国文艺社举办的“援绥艺展”。是教育部办“第二届全国美展”(1937.4)筹备委员,参展作品有《汲水者》、《过去时代》等,受到关注。5月与马光璇在南京结婚,由吴稚晖主持仪式,蒋碧微作介绍人。“七·七事变”后,中大内迁重庆,代理科务的吕斯百负责迁移工作。

    是年,北平、杭州两所国立艺专内迁、合并,辗转数年,途中学潮不断。徐悲鸿重金购得《八十七神仙卷》。潘玉良因无法忍受社会的鄙视,再赴法国定居。

    1938年(民国27年 戊寅)三十三岁

    校方派吕斯百正式代理在师范学院建制下的艺术专修科科主任,转年正式任科主任。改艺术学系后,又任系主任。6月6日,在国共合作的气氛中,由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发起组织的“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被选为常务理事。尽心关照徐悲鸿的家庭及子女。作品:《四川一农民》,《吕斯百夫人像》(马光璇)两帧等。

    是年至1942年间,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去印度,又至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开筹赈展览会,卖画所得捐给祖国抗战。中大组织“战地写生团”,吴作人等深入前线写生,收集素材。1939年(民国28年 已卯)三十四岁

    在此时艰苦环境中,为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而倾力于日常教学工作。

    3月,中华书局在昆明出版徐悲鸿选编的《画范》,徐悲鸿撰写“新七法”为序。“新七法”理论在中大艺术系素描教学中至为重要。

    1940年(民国29年 庚辰)三十五岁

    战时全国最大的美术家团体——“中华全国美术会”成立,被选为理事。积极组织、参加该会各类展览。支持由中大艺术系学生组织的,以研究木刻艺术,创作抗战木刻宣传画为目的“现实版画社”,并促成英国使馆资助《现实版画(月刊)》创刊。为该刊撰写《卷头语》。《四川一农民》参加由中苏文化协会和中华全国美术会在莫斯科联合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会”,因其表现战时中国的农民,引起关注和评论。12月,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成立,被选为委员(1927年12月,大学院曾设艺术教育委员会)。

    是年初,徐悲鸿居印度,数次为泰戈尔画像。完成大幅中国画《愚公移山》。蔡元培逝世。

    1941年(民国30年 辛巳)三十六岁

    作国画“荷花”,并题“炸弹下之荷花”。是年,中大校长罗家伦亦有《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一文,同现威武不能屈之精神。作品:《菊花》等。

    教育部举办美术奖励,至1945年,连办五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民国31年 壬午)三十七岁

    作《庭院》,入选教育部办“第三届全国美展”(1942.12)获三等奖。一批描绘乡间生活的作品,因素朴、儒雅的风格,使其赢得“田园画家”的美誉。与数位留法时的学友同往重庆凤凰山四川省教育学院宿舍。是年,吕斯百、吴作人、唐一禾、吕霞光、秦宣夫、黄显之、李瑞年和王临乙在成都举行“八人美术联展”。9月,作品参加“联合国艺展”。11月,作品参加在纽约举办的“中国抗战美术作品展览”。在徐悲鸿的得意门生与宜兴同乡,也是中大艺术系教师的顾了然病危期间,为其四处奔走筹开展览以募集医疗费用。作品:《莴苣、菜花与蚕豆》、《苦瓜与茄子》、《春之江畔》、《嘉陵江畔》等。

    是年,徐悲鸿返重庆,继续任教于中大艺术系,并在时任教育部长朱家骅支持下,以庚款中英文教基金会名义拨款筹建研究院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院址设在重庆磐溪。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月,常书鸿在重庆举行个人油画展,筹措去敦煌的经费。是年夏,国立艺专迁至重庆磐溪,校长陈之佛,傅抱石任教务长,秦宣夫任西画科主任,体现出“中大艺术系对各校亦有支持”,当年招生考场设在中大艺术系。10月,全国木刻展在重庆展出,木刻的艺术地位受到重视,徐悲鸿盛赞古元。12月25日至1943年1月10日,教育部办“第三届全国美展”在重庆举行。

    1943年(民国32年 癸未)三十八岁

    两篇文章堪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艺术学系之过去与未来》载1943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系系讯》。《艺术教育》载1944年2月1日重庆出版的《文史杂志》第三卷第三、四合期专号。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为表彰在校执教七年以上著有劳绩之优秀教师颁奖,获三等奖。参与筹设国立中央美术馆。作品:《纤夫头像》、《纤夫》、《水田》等。

    徐悲鸿荣任部聘教授。是年春,吴作人告假,“走西北,朝敦煌,赴青海,及康藏腹地”写生采风。

    1944年(民国33年 甲申)三十九岁

    2月,为“中国美术学院筹备时期美术作品展览会”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一文。4月15日至17日,在重庆举办回国十年首次个人油画展,展出作品六十多件。吴稚晖、徐悲鸿主持开幕式,吴敬恒、张道藩、秦宣夫撰文予以评介。5月,《缝衣人》等作品参展于中华全国美术会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的美展。作品:《鱼》(鲇鱼)、《四川风景》等。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1944年3月24日,唐义精、唐一禾赴重庆途中遇船难。3月25日,中华全国美术会在重庆庆祝首个美术节。

    1945年(民国34年 乙酉)四十岁

    4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华全国美术会美展。主持并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举办的“劳军美展”。9月,中大成立校复员计划委员会,为常委之一。复校准备工作持续近八个月。12月,徐悲鸿与蒋碧微签字离婚,证明律师是沈钧儒,两位证人是马寿徵和吕斯百。12月9日,为“秦宣夫画展”撰文《谈谈秦宣夫先生的艺术》,刊于重庆《大公报》。作品:《古桥》、《田间秋色》等。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6年(民国35年 丙戌)四十一岁

    在昆明探亲,举办非公开的小型画展,售出油画十余幅。

    12月13日至16日,徐悲鸿、吕斯百、陈之佛、秦宣夫、傅抱石举办联合画展,是代表中大艺术系的“还都画展”。作品:《湖上》、《港》、《夏日》、《雪景》、《倒影》等。

    徐悲鸿应聘北上,任北平艺专校长,中国美术学院大部人员及中大部分师生随行。

    1947年(民国36年 丁亥)四十二岁

    3月25日,美术节当日,发表《漫谈艺术教育》一文,措词尖锐。参加美术教育界的联合动议,抗议教育部在讨论中学艺术课程时拟取消“图画劳作”。

    6月,中华全国美术会筹办双十节国庆美展,理事名单中,吕斯百紧随张道藩位居其次。8月,中华全国美术会理监事改选,吕斯百当选为常务理事。因“学潮”冲击,请辞系主任。去庐山写生。作品:《大雁》、《野鸭》、《庐山秋色》等。

    北平艺专国画组三位教授罢教。几位纯传统的国画家撰文指责徐悲鸿“摧残国画”、“毁灭几千来的中国艺术传统”。徐悲鸿也召开记者招待会,并撰文阐述自己的教育与艺术主张。

    1948年(民国37年 戊子)四十三岁

    休假请求获准,淡出艺术界显要位置。去青岛写生。避居上海准备出国。作品:《母亲像》、《瓶花》、《白蔷薇》、《盆菊》、《室内一角》、《晚潮》(青岛)、《青岛汇泉浴场》、《青岛夏日》等。

    8月22日,耗费常书鸿和研究所全体人员多年心血的《敦煌艺术展》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开幕,各国驻华使节出席。后移至上海展出。常沙娜赴美留学,吕斯百送行至上海。北平解放前夕,徐悲鸿拒绝南迁。

    1949年(已丑)四十四岁

    1949年5月,在迎来上海解放后遂回南京。是年秋,被派往北京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作品:《盆花》、构图》等。

    4月23日,南京解放。7月,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徐悲鸿任主席。

    1950年(庚寅)四十五岁

    至1950年8月,在华大政治研究所学习十个月。南归无望,在徐悲鸿的鼓励下,到位于兰州的西北师范学院筹建艺术系。时任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的有赵望云、石鲁、吕斯百。

    4月,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徐悲鸿任院长。

    1951年(辛卯)四十六岁

    经过政治学习和改造思想,重新树立了在艺术教育上干一番事业的信心。作为一个系的负责人为培育西北的美术和音乐师资倾尽全力。作品:“毕业生系列肖像”等。

    1952年(壬辰)四十七岁

    亲自帮带青年教师并适时将他们送出深造。请兰州军区青年画家黄胄担任创作课教师。请常书鸿讲敦煌艺术。在政治运动中小心谨慎,对误解甚至攻击性言词,总是忍让和从自身找原因。有人指责他“在解放前树立反动艺坛的旗帜”,为此内心酸楚地写道“奈欲辩不得!”。作品:《兰州握桥》,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1955)。

    9月,文化部举行1951-1952年度年画创作评奖。

    1953年(癸已)四十八岁

    把自己历年所作的油画作品和收藏的图书资料陆续运到兰州,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9月26日,徐悲鸿逝世,从报上知道消息,极为哀痛,1954年带学生去北京参观时专程去徐悲鸿墓前祭奠,怀念恩师。作品:《山乡巨变》(十里店)。

    1954年(甲午)四十九岁

    暑假,再次去青岛写生。九三学社兰州分社成立,任副主任委员。作品:《海上节日》、《青岛浴场》、《少先队员在海滨》、《海军》(一定要解决台湾)等。

    《美术》杂志创刊。

    1955年(乙未)五十岁

    《大理菊》是一件精品,初次亮相在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主办的“西北区1955年美术作品展览会”上。是年初,《关于素描教学上如何对待模特儿的问题》在《美术》杂志1955年2月号上刊载。3月,《兰州握桥》在“全国美展”上受到批评。在西北师院科学讨论会上,《学习列宾的技法》是参加报告的10篇论文之一。作品:《矿山中》(兰州阿干镇)、《桃林》等。

    2月,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到中央美术学院任顾问,并在经京举办为期两年的油画训练班。6月,全国艺术教育行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956年(丙申)五十一岁

    1956年8月13日,西安美协举办“吕斯百油画作品展览会”,并举行油画问题讲座。

    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情绪高涨。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参观各类展览和写生采风多了起来。在学术会议上畅所欲言,积极撰文阐述自己的学术主张。8月,参加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油画教学会议”,从教学立场,就“色彩问题”和“民族风格问题”发表意见。婉拒江丰邀到中央美院任教。接受军史画创作任务,组成六人创作小组。当年底至转年初,到陕北写生和搜集创作素材。一批优秀作品出现。作品:《春到兰州》、《大金瓦寺》、《麦积山》、《陕北山道中》、《陕北山村》(瓦子街)、《陕北宜川一瞥》、《初雪》等。

    1957年(丁酉)五十二岁

    1月,到延安写生。军史画《瓦子街战役》参加“建军节”纪念美展,效果一般。而陕北写生作品却成为中国油画史上不朽的经典。是年春,到北京参加九三学社全国委员会,随身携带这批小画。在中央美院进修的西北师院教师为其复制了几幅,为解放军有关部门收藏。回到兰州,作大幅写生作品《又一条新桥通过黄河》。是年入夏,去敦煌写生。“反右”斗争中未受冲击,自信地说:“我是有职有权的,党对我是信任的。”10月,为解决夫妻多年两地分居的问题,辞别西北,奉调回宁。作品:《延安冬日》、《延安街头》、《莫高窟林荫道》、《敦煌莫高窟》等。

    是年,齐白石逝世。11月,《18-20世纪俄罗斯造型艺术展》在北京展出。列宾、苏里柯夫、希什金等45位画家的65幅原作展出。年底,移至上海展出。

    1958年(戊戌)五十三岁

    是年,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初回南京的心情是复杂、矛盾的。再次任系主任,直至1966年“文革”终止。作品:《黑女人》(对列宾原作的临摹)、《平原》、《运河码头》、《镇江》、《金山寺塔》、《玫瑰》、《黄昏》等。

    3月,江苏省美术馆举办《18-20世纪俄罗斯造型艺术展》的“临摹作品展”,展出82件摹品。

    1959年(已亥)五十四岁

    “大跃进”的年代,“总路线”精神的鼓舞,适逢建国十周年大庆。参加江苏省美协组织的“关于油画民族化的问题”讨论。与秦宣夫、黄显之合作油画《全民炼钢铁》。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吕斯百画集》,选印解放前后的二十件油画作品,自序。是其生前唯一一本个人作品集。极力向校方争取,得以派青年教师去敦煌作为期三个多月的临摹研究。作品:《黄山狮子岭》、《蓬莱三岛》、《云海》、《三叉河》等。

    1960年(庚子)五十五岁

    4月3日,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在苏州举行成立大会,当选为副主席。主席、副主席中只有吕斯百一人从事油画创作与教学。在《美术》杂志1960年第12期上以《江苏省油画创作取得的新成就》为题,撰文介绍“江苏省第一届油画展览会”的情况。作品:《长城》、《机场》、《先进工作者》(厨师胡长龄)等。

    3月,“英国水彩画展览”在北京展出。4月21日至5月20日,中国美协主办的“肖像、风景、静物油画作品展览”在北京颐和园举行,展出作品147幅。7月22日,第三届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7月30日,中国美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1961年(辛丑)五十六岁

    7月,全国都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文艺工作意见十条的文件和中宣部文艺座谈会的精神。8月4日,继重庆举办首次个人油画展的十七年后,在南京举办“吕斯百油画作品展”,又在上海、沈阳展出。8月6日,省油画写生工作团吕斯百一行16人,北上新海连旅行写生一个月。9月6日,返回南京,作品经加工整理,精选52件于国庆期间举行“黄海之滨油画写生展览”。7月12日,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论素描与国画传统的关系》;11月22日,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谈谈油画民族化和提高油画质量的问题》。作品:《连云港码头》、《藏族青年》、《天竺》、《野鸡》等。

    1962年(壬寅)五十七岁

    1月15日,陈之佛逝世。吕斯百与陈之佛相交近三十年,且长期同事并前后主持过中大艺术系和南师美术系工作。两人都毕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始终坚守教学岗位,为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作中他们有很好的配合,在艺术上和生活中又有坦诚的交流与互助。吕斯百在《美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悼念陈之佛。9月29日,当选南京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南师美术系开设书法课,并亲自登门请书法家沈子善教授任指导,有一张照片记录了当时情景。作品:《海滨浴场》等。

    5月23日,文化部、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美展”。8月17日,中国美协召开第十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艾中信《油画风采谈》一文发表。

    1964年(甲辰)五十九岁

    学校安排轮休,南下经湛江去海南岛作为期三个月的写生。海南写生大部分是即兴的风景小品,其中不乏精彩之作,显示出在艺术探索上的新变化。《江帆》是其一生最后的精品。当选为全国第三届政协委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其它职务还有:江苏省三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三届文联常委、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作品:《树林》(胶林)、《摘椰子》、《盐场》、《彩霞》、《凤凰树》(湛江)、《瞭望》(二幅)等。

    文艺界进行整风,毛泽东批评文艺界“十五年来基本不执行党的政策”。

    1965年(乙已)六十年

    自西北回南京的第九个教年。九年中,办学有建树,使南师美术系的学术地位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居领先水平。因其谦逊、儒雅,不事张扬的性格使自己隐退在功名之后。历经“文革”,史料上对其功绩的记载几乎荡然无存。

    1966年(丙午)六十一岁

    从1966年5月“文革”开始,到1973年1月14日逝世的六年多的时间里,与所有那个时代的老知识分子一样身陷难堪的境遇。“文革”中重提“旧账”是对他心灵的重创,他不知何时才能将过去的事情解释清楚。

    1972年(壬子)六十七岁

    是年,参加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南京长江大桥》组画的集体创作。其中一幅用其属名,在当年5月23日——7月23日北京中国美术馆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展”展出。工农兵学员入学,吕斯百还未恢复职务,仍然为教学工作准备奔忙。

    1973年(癸丑)六十八岁 卒

    不知写了多少“交待材料”,字里行间可见莫大的委屈。迟迟不能“回到人民队伍”,是其内心压抑和郁闷的重要原因。一天,从北京来了两位“外调”人员调查一位雕塑家的问题。调查方式违背政策,使其刚刚平静的生活又起波澜,受到很大刺激。“历史包袱”最终压垮了他。1月16日入夜,盲目地在街头苦踱一圈之后,在家中自尽。享年68岁。

    因其离世年代的特殊性,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没有“结论”。

    详细点击:【近代:吕斯百】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